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啦啦隊規則] 安全規則-名詞解釋 Drop
圖片來源: http://clutch.mtv.com/2010/12/02/7-cheerleading-fails-that-its-impossible-not-to-laugh-at/
Drop
Dropping to the knee, thigh, seat, front, back or split position onto the performing surface
from a airborne position or inverted position without first bearing most of the weight on the hands/feet which breaks the impact of the drop.
墜落
自騰空狀態或頭下腳上之倒立狀態墜落,以膝蓋、大腿、坐姿、、正面胸部、背部或劈岔…等身體部位或動作型態墜落至表演場地面,其並非以手部或足部承受大部分重量並緩衝墜落之衝擊力道的情形,視為墜落。
說明
「墜落」對啦啦隊這項運動而言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也是任何一位啦啦隊員或教練最不願遇到的狀況。但每個人心中對「墜落程度」的定義都不一樣,如說明中墜落至表演場地面才構成「墜落」,但有些人認為技巧沒有穩定接著即構成技巧的「墜落」。
名詞解釋中「墜落」的定義是用來配合各級安全規則條文中含有「墜落 (Drop)」字樣的補充解釋,依照解釋文中「墜落至表演場地面 (onto the performing surface)」的構成要件看來,其規則精神是保護選手的立場,因「墜落至表演場地面」導致傷害的可能性極大,大於墜落至其他底層或保護人員身上,但以保護選手安全的出發點來看,似乎是較為寬鬆的認定;此外,技巧實施成功與否不一定要墜落到表演場地面始構成「墜落」。嚴格來說,只要以非穩定姿勢著落,就有很大的機率是「墜落」的情況。若一定要墜落至表演場地面的話,很多關於「墜落程度」的爭議就可能從中而生。
除此之外,不只墜落至表演場地面,技巧成功的實施與否也可能會帶來意外傷害。如下面影片中墜落至其他底層人員身上的狀況,除了上層人員自身,也有可能造成他人的傷害,因說明中並未提及「以非穩定著落姿勢墜落至接著人員或其他底層或保護人員身上」的情況,若原說明中再加上「上層人員自騰空或頭下腳上之倒立狀態以非穩定著落姿勢接觸接著人員或其他保護人員者」的構成要件,一來可以更明確提供技巧動作實施不完整的評量依據,再者可以保護因非穩定著落情況對所有選手可能帶來的傷害,更可以更明確的表達「保護選手安全」的規則精神。
Elevator Cradle Drop(墜落地面)
(墜落至地面,受傷機率高,且技巧未成功實施)
Full Down Drop (墜落至其他人員)
(墜落至其他接著、底層或保護人員,技巧未成功實施)
Basket Toss Drop
(墜落至其他接著、底層或保護人員,技巧未成功實施)
延伸閱讀
[啦啦隊規則] 安全規則-名詞解釋 Knee (Body) Drop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